初冬时节,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玻璃器皿加工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经过挑、滚、吹、定等工序,如糖浆般粘稠的玻璃原液在火焰里绽放出千姿百态。
成型后的玻璃,还要再经过切、磨、烘、检、洗等流程,一件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才算制作完成。(王浩庆/文 兰立强/摄)
吹制的第一道工序是挑料。工人用挑料杆在玻璃液中轻轻一挑,一团橘黄色的玻璃液便附着在管口。
随后,吹制工人将玻璃液吹成灯泡状的小球,随后固定在滚轴上保持形态。这一步骤俗称吹“小泡”。图为初步吹制过后的玻璃“小泡”。
在料团成型的基础上再次取料,放入滚料碗中不断转动,滚成圆形,为下一步吹制做好准备。
待料团匀称后,吹制工人从挑料杆的另一头将气平缓吹入杆内,同时转动杆体。吹气时间和吹气量是保证产品尺寸的关键,吹气过大会使制品端部过薄,尺寸偏大;反之则端部过厚,尺寸偏小。
将吹制后的料团放入模具中,一边吹气一边调整角度。在不停吹气和转动下,使料泡不断胀大,逐渐贴合模具。这一步骤被称作吹“大泡”,对吹制工人的技艺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多年的吹制经验才可完成。
据工作人员介绍,玻璃在吹制过成中经受了强烈的温度和形状变化,这种变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热应力。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如果直接冷却,很可能在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破裂。
为避免这一问题,玻璃制品在成型后必须进行退火处理。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减少玻璃中的热应力。
玻璃吹制的整个生产流程都需在高温环境下实现。图为工人正使用加热枪烘烤瓶底。
等杯子冷却下来,针对杯口处的废料,需按订单尺寸将多余部分进行切割。通常工人会先用玻璃刀割出划痕,紧接着再用火烤,使其自然脱落,确保杯口平滑圆润。
图为工人在给玻璃杯进行“烘口”。
制作完成的玻璃杯还需进行清洗、检验。图为工人透过光线检查成品。
图为工人检查成品。
装箱前,工人正清洗玻璃杯。
近年来,当地的玻璃制品在市场中越来越走俏,还闯出了国门。
贵州开行“冰雪主题”列车 南方游客畅享冰雪乐趣******
(新春见闻)贵州开行“冰雪主题”列车 南方游客畅享冰雪乐趣
中新社贵阳1月7日电 (记者 张伟)2023年中国春运首日,贵州2023年首列“冰雪主题”列车C6031次“复兴号”于9时31分由贵阳北站驶出,载着607名旅客前往六盘水。值乘列车长李小林告诉记者:“适逢周末,车上有近三分之一的旅客是奔赴贵州六盘水的三大滑雪场滑雪。”
曾几何时,中国冰雪运动“不过山海关”。近年来,贵州省六盘水市相继建成玉舍、乌蒙、梅花山3个天然滑雪场,在这里,贵州人不出省、南方人不远足,就能享受到冰雪运动的乐趣。
“贵州境内的8个滑雪景点,其中安六高铁(安顺至六盘水)沿线就有5个。”李小林对记者说,如今坐着高铁去滑雪正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民众的新时尚。
“冰雪主题”列车车厢内,蓝、白色调装饰为主,顶棚及车窗等部位贴有白色“雪花片”,车厢内兔年元素的装饰品、滑雪设备存放处标识、乘务员冰雪元素的胸牌、丝巾以及“乘坐高铁去滑雪”的海报,令人耳目一新。
“冰雪主题”列车上,乘务员指引旅客存放专属滑雪设备。贵阳铁路疾控中心医务人员王婕细致地介绍了冰雪运动前要注意的健康防护及健康安全提示。各大滑雪景区的推介资料、滑雪安全注意事项的宣传折页吸引了部分旅客取阅。餐吧车备好的红糖姜茶、手套及围巾供有需求的滑雪旅客免费拿取,这些服务举措都颇受旅客好评。
酷爱滑雪运动的乘务员刘敏为旅客示范、讲解滑雪服的穿戴要领,还归纳了自己在滑雪过程中常出现的小状况及应对技巧。几名“零基础”的旅客争相尝试体验滑雪服穿戴,不时问刘敏一些滑雪知识。“有人教我们要领,还讲解滑雪安全注意事项,令我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减轻了不少。”旅客龙瑞芳开心地说。
在贵州实施的“一免三减半”(景区门票免费,自驾车过路费、住宿费、购买商品费五折)的“冬游贵州”钜惠等活动政策的加持下,冰雪“冷资源”正逐步变成贵州旅游的“热动力”。
2023年春运,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贵阳客运段打造“高铁+冰雪旅游”新产品,设计开行多趟“安六冰雪游”主题列车,方便旅客出行的同时,通过高铁这一流动载体,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